2018,互联网套餐还会继续辉煌吗?
2018-01-02 10:40:16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5000万!这是中国联通研究院的院长日前公开披露的"联通大王卡"的用户规模。网络上一片赞扬声,称联通拥抱互联网大获成功。

"2I"业务是联通2017年的发展重点和亮点,据不完全统计,这种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套餐种类不下几十种,合作对象不止BAT这样的巨头,范围之广令人咂舌。

那么互联网套餐的大热会延续到2018年么?笔者认为,未必。

【首先,互联网套餐优势逐渐削弱】

互联网套餐的优势有三。其一是价格低廉,其二是利用互联网的营销和推广渠道;其三是全国资费统一集中运作。

以大王卡为例,月租19元就能在使用腾讯系的应用时流量全部免费,这对于腾讯的重度用户来说,无疑是超级实惠的资费。充分利用QQ、游戏、微信甚至媒体等渠道,如果你是腾讯的重度用户,一定没少遇到王卡的广告营销。而且,这些行为全网统一组织实施,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声势浩大的氛围。

对于长期开展属地化经营的电信运营领域,这些创新优势明显,联通藉此取得了不俗的战绩。然而长期来看,这些优势未必会一直保持下去。

在资费方面,互联网套餐往往是绑定某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应用,用户上别的应用时,就需要使用"通用流量",而互联网套餐的通用流量并不算低。因此,在互联网领域激烈竞争、群雄并起的状态下,只是某一家互联网公司应用免流量,未必比其他套餐更省钱。再者,随着提速降费的推进,流量价格持续下滑;而互联网套餐的价格已经相当低了,下调的空间有限,因此价格方面虽然还有优势,但资费对客户的影响程度会逐渐降低。

在渠道方面,互联网的热度是快速转移的,2017年互联网套餐是热点,一年之后就未必是。虽然卖的是与自家关系密切的业务,但这些资源也是有成本的,个人以为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入口未必会长期帮着卖通信业务。

至于集中化,既有优势也有相应的劣势,虽然对全网统一部署的工作执行力强,但是要处理一线基层反馈的问题,周期就长了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,很多以前只做线上一体化业务的玩家,正在纷纷转身做线下或者属地化个性化,谁说只有集中才是唯一正确的模式?

【其次,各种不限量套餐逐渐兴起】

海外有很多的运营商推出流量不限量的营销套餐。而2017年初,联通推出的"冰淇淋"套餐,算是国内的首创了。

虽然资费比互联网套餐贵一些,但不限量套餐的流量资费适用于所有应用,高使用量的客户用起来更划算,因此对常规用户的影响力也更大。

在压力下,电信和移动也很快推出了不限量套餐;而与联通不太一样的是,这两家的不限量套餐更有"属地化"的特征。一是各地推出的时间不同,二是具体的资费内容不一样,三是很多地方是本地流量不限量,全国流量还是有特殊的策略。

全国各地的经济情况和市场格局不同,各地的价格弹性不一样。在客户整体收入低、竞争激烈的地区,如果不降价就会大大削弱竞争力。但对于还能在高市场份额情况下维持高收入的地区来说,降价并不能带来客户数的进一步提升,反而会降低营收,增加的业务量还可能增加网络负荷和运营成本,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。

因此,以属地模式发展不限量套餐,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这类业务对运营商营收的影响,更能够让各地的经营者因地制宜,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细则,更加理性、实际地开展经营活动。

预计在2018年,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,推行不限量套餐的地区会越来越多,而地区差异也有可能因政策和市场的调整发生质变。当越来越多的地区推出不限量套餐,当不限量套餐的门槛越来越低、价格越来越便宜的时候,还会有多少人选择约束条件更多的互联网套餐呢?

【第三,运营商经营格局逐渐变化】

多年来,联通一直是最勇于创新和突破的电信运营商,无论是在业务方面还是资本市场,都在扮演挑战者的角色。最弱的运营商为了创新,付出了最多的试错成本。

反观电信和移动,可以在一旁观望,看到好的创新予以跟进,躲开那些错误的、效果不佳的尝试。不断创新求变的联通,结果并不理想,至今仍是三家运营商中最弱的。

而在2017年,联通经营思路越来越清晰,踏踏实实做好管道,聚焦4G业务,在资费方面不断发力,与互联网企业开放合作,用户规模不断增长,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业绩。在这种情势下,联通的创新和经验很有可能会被另外两家效仿,而资费是最容易跟进的。

如果互联网套餐的发展模式被看好,那么电信和移动就可能采取跟进策略,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互联网套餐。这方面的技术门槛不高,比如移动的"任我看"视频流量包,电信的4G定向流量包,都表明技术问题已经解决。而如果移动和电信打开合作之门,相信互联网公司们不会只和联通合作,放弃更大的用户群。

如果互联网公司与三家都合作,那么互联网套餐的营销能力很可能不升反降——既然卖谁的都可以,何苦投入资源帮着一家卖?

毫无疑问,2017年的激进政策促进了联通业务的发展,市场份额和用户的使用量都有显著提升,而相应的网络压力也逐渐凸显。即便是通过混改得到了大笔资金,联通在2018年的投资依然可能呈现僧多粥少的格局。4G要扩容,5G要突破,网络要优化,市场要维系,各个地方都需要资源投入的情况下,作为整体来说,是否还会延续激进策略,主动求变呢?

如今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上已经没有多少增量空间,因此联通的发展意味着电信和移动市场份额的下降,存量经营是个两难问题——流量单价下滑过快,不采取行动就意味着客户流失,降价的结果可能是增量不增收,而使用量的增长又不能贸然减少网络领域的投入成本。

2018年,不排除电信甚至移动的部分省公司出现亏损,如果经营业绩出问题,在局部出台极端政策的可能性就很大了。

也许有一天,互联网套餐也没有了优势,低价的不限量套餐成为常态。凛冬中苦苦缠斗的运营商,最终一起坠入深渊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