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见是阻碍成长的最大障碍
2018-05-02 14:14:5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你我皆凡人,生在人世间,每个人都有各种偏见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增加,形形色色的偏见不知不觉扎根在你的头脑中,给学习和成长带来非常大的影响。尤其在信息时代,偏见可能让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到致命打击,最近被时常提及的灰犀牛,就是这种现象的代表。

【偏见是普遍存在的】

最近刚刚做完培训,对偏见问题有了更科学化的理解。

比如,对于一个负面事件,当事者会倾向于将自身的行为合理化,或者用环境因素来解释;而旁观者则倾向于把对方的行为归咎于当事者的个人因素。

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就回想起以前,当运营商的负面舆情出现时,我们总在解释自身政策、规则、行为的合理性;而舆论往往将这些现象归结于运营商的垄断和国企的体制问题。

实际上,无论是运营商人士还是外部舆论,头脑中都存在一定的偏见,而且在表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对方的立场和偏见,自然很难形成一致意见。

再如,我们潜意识里都有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,用它来解释过去、理解现在、预测未来,经过不断的验证和调整,逐渐形成每个人自己的"个人现实理论"。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,这套方法越稳定,面对问题时就会越自信,同时在潜意识里会避免对其修改,本能性地要证明对世界的认知是正确的。

这个问题在很多人身上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,但表现方式却各有不同,比如文科生表达的是"我有理",理科生第一反应是"我没错"。往往这种开场白会让对方火冒三丈,无法心平气和地继续交流下去,从而失去相互学习信息共享的机会。拒绝变化和改变,最终受害者是自己。

成功人士身上更容易显露出这种偏见,因为他们更容易将以往的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努力和优秀,因而"个人现实理论"的稳定性更强,表现形式就是超强的自信。而且,即便认识到观点和认知与实际情况有偏差,也不愿意轻易改变,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改变意味着认输,而认输意味着否定自己,现有的诸多平衡都会被打破,太可怕了!

【信息爆炸会强化偏见】

我们学习新知识,不断充实我们头脑中的信息,要把这些新信息转化为自己能掌控的知识,最有效的办法有两种:其一是对信息理解透彻,另一个是把新信息和已有信息做好关联。

以前谁拥有信息谁就有了话语权,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压制对手。而今不仅我们接触的信息量超大,而且信息内容也超级复杂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唯有能从海量信息中分析判断出真实准确的情况的,才可能成为时代的王者。

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新闻报道热点文章,同时还有专业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,或者新鲜出炉的管理规则和事务性工作安排,客观来说,信息的产生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可以吸收的程度,因此要想有效获取信息,就必须对信息有采集、过滤、筛选的过程。

这听起来很像数据仓库的ETL(Extract-Transform-Load),每个人筛选过滤信息时,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身偏见的影响。而且,互联网强化偏见已经毋庸置疑,再偏激的观点都可能在网络上得到积极响应;尤其很多互联网工具推荐的信息、文章、观点会迎合读者的偏好,不断验证既有观点的"正确性",哪怕绝大多数人反对这个观点,甚至已经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,仍会不断被翻新传播。

我们对信息真伪的判断,受时间、资源、精力的约束,往往只能基于少量、片面的信息,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推断其合理性,最终得出结论。而这一过程也很容易受到头脑中偏见的影响,不自觉地忽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,从而导致判断失误。在回顾反思负面事件的时候,会看到过程中有很多避免灾难性损失的机会,而这些信息和改错的机会都被华丽丽地忽略掉了。

有报道称,如今国外人士对中国的认知出现严重偏差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自媒体盛行。想想也是,互联网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,加之中文的复杂性高变化速度快(比如网络新词热词和缩写),如果报道者能力和资源不足,或者关注的范围有限,自然很难在铺天盖地的文章中做出准确判断,被误导是很有可能的。

【靠主动多元化去弱化偏见】

偏见会带来这么多问题,那该如何解决呢?

要弱化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,首先要对偏见问题有理性认识。

需要说明的是:人不可能没有偏见,别指望自己成为没有偏见的圣人,作为个体,我们只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注意下意识产生的偏见,弱化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,让我们能更加科学合理地接受和处理信息,持续提高和成长。

与偏见的作战是挑战人性的,而且偏见的产生和作用往往是无意识的,所以没有一劳永逸解决这场战斗的良方,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,以更加开放的心态,主动去化解自己固有的偏见,让自己的思维能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。要明白这个道理:不经历这些低程度的、短暂的痛苦,及时调整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大脑捷径,最终可能酿成大错。

要弱化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,最有效的方式是保持信息获取的多元化。

作为个体来说,维持这种多元化挺容易操作的,比如在朋友圈里留几个三观不合的"好友";潜水在一些价值不大的微信群里,闲时翻翻他们讨论的话题和思考的方法。

比这些手段更有效的,是跨界结交好友。不同专业的碰撞和交流,会帮助我们学习到其他行业里不同的工作和思考方法。而且跨界交流时大家往往比较尊重对方,因此更能虚心听取对方的观点,内心少一些抵触情绪。

相对于个体,群体要保持多元化更加困难。因为群体里的人员会在相处中相互影响,价值观和思想方法逐渐趋同,即便一开始来自五湖四海,时间久了可能形成某个共同"偏见"。因此往往需要组织的领导保持清醒和开放的头脑,能够容得下不同的个体和观点,同时要定期注入新的活力。要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也很多,除了成本很高的资源重组之外,还包括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、邀请专家顾问老师授课等。华为在公司内部设立蓝军组织,就是维持企业内部多元化的有效举措。

要弱化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,最关键的是保持开放平和的心态。

人人都知道空杯理论,但是要把自己放空,谈何容易;而且年龄越大、在一个领域里越久的人,往往会失去对不同观点的耐心。这一方面是因为精力不足,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;另一方面也因为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;再加上对自己放松了约束和要求,觉得这么多年下来积累的经验就可以为所欲为、指点江山了。

实际上,信息时代与以往有很大不同,知识更新太快,靠年龄经历积累起来的竞争力被弱化;而另一方面,靠经验积累起来的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越固化,存在偏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。单就信息的辨别判断能力来说,固执的老年人比年轻人要差很多,哪里还有倚老卖老的资格。

"工作经历丰富的人,比年轻人更有经验",如今这个观点也是偏见了。如果说时间积累都不能带来成长和价值提升的话,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个人来讲,似乎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生存法宝了,唯有以主动、开放、平和的心态,去拥抱这个多元化的世界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