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个小孩儿教我的职场原则
2018-07-16 14:14:2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些思考也挺有意思的。那天看到马路上几个小朋友在玩耍,突然想起了几个有关小孩儿的故事。

【站错铁轨的小孩儿】

有一个哲学伦理问题,说一群孩子在铁轨上玩,其中一个在废弃的铁轨上,另外五个都在正在使用的铁轨上。

这时候,一列火车开了过来。你在岔道边,有两个选择:一个选择是你任由火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,这样恐怕那五个孩子就完蛋了;另一个选择是扳动道岔,让火车朝错误的方向前进,这样可以保住五个孩子的命。

如果搬动了道岔,牺牲了做出正确行为的孩子——他只是由于和大家的行为不同,却丢掉了性命。

而且,由于扳动道岔后火车向错误的方向前进,可能一火车的人都因此走上了不归路,也就是说,牺牲会更大。

但是按照惯例,你只能搬动道岔。

大多数"善良"的人都会希望降低眼前可见的损失,围观的吃瓜群众也会指责你不作为而导致五个儿童身亡。至于这样做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,对不起,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。

这个时候的你,像不像站在正确铁轨上的孤独的小孩儿?

所以,在职场上,你最好的选择是和大家一起,这远比留在你以为正确的位置上重要。如果你觉得大家在一起比较危险,你可以考虑靠边一些,这样可以随时跳开,躲避飞驰而来的火车或者灰犀牛。

【不吃棉花糖的小孩儿】

棉花糖实验(StanfordMarshmallowExperiment)是斯坦福大学在1966年到1970年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。在实验中,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(有时是棉花糖,也可以是曲奇饼、巧克力等等),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(通常为15分钟),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。

研究者发现,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忍耐15分钟,有的立刻吃掉,有的等到实验者刚离开就吃掉,只有不到30%的孩子坚持了15分钟,等到实验者返回拿到了奖励。

此后,研究者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进行了跟踪,发现那30%的孩子往往有更成功的人生。于是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:因为他们能为了获得长远利益能做到坚持和忍耐,所以他们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,如更好的成绩、教育成就、身体质量指数,等等。

然而现在有疑问提出:那些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孩儿,大多数来自于富裕的家庭,因此更能抵制诱惑;而他们的成功以及较好的人生表现,也是得益于家庭的支持和经济上的保障。

如今有种时髦的说法,叫做输在起跑线上,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起跑线都不一样,只不过有的领先是显性化的,更多的则是隐性的。在职场上,如果对自己评估的结果,是不具备和其他人抗争的条件,还是趁早把那块糖吃掉的好。因为即便是你坚持抵制诱惑,也比不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对手,多少人努力了半天,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,于是变得愤世嫉俗,何苦。

你是喜欢吃糖的;但你并不知道,人家不吃棉花糖,不是因为想得到奖励,而是因为吃腻了。

【天资聪颖的小孩儿】

很多正常孩子都具备的能力,在父母眼中就是天才的表现,所以愿意花大钱请专业老师来辅导,生怕辜负了这天赐的神童。

这个时候,老师是不能说实话的,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喜欢。辅导的结果如果家长满意,就是孩子的天资超群;可如果效果不佳,那就是老师教得不好。

于是乎,家道殷实的孩子们出现在各个辅导班和补习班里,忙个不亦乐乎,本来是提高修养的辅助技能,却要求孩子必须学到精通,说是为了"对得起孩子",其实是家长们为了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,不惜付出金钱和孩子的时间。甚至导致有的孩子本来对某项活动感兴趣,但由于强大的学习压力和专业要求,反而失去了这一的爱好。

在职场上,领导也相对处于优势地位。有人试图改造自己的下属,于是像教育孩子一样,逼迫他们成为领导喜欢的样子。这样往往适得其反,可能表面上得到了尊重和认同,但对方实际内心并不一定服气,执行力也打了折扣。

希望下属既听话又能干,成功了就是领导有方,出了问题就是下属无能,这样的领导能带出优秀的队伍么?很难。这样的领导,他满意的那些下属,也往往是在背后议论是非的人,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人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